查看原文
其他

不再说什么诗和远方,而是让“生活的其他可能”真正地在这一刻发生

2017-02-03 生活实验室 有机会网

【导语】“共识社区的实践者们探索着自然与生活、人类与物质的简单关系,尝试用艺术和灵性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在出世与入世中找寻平衡,试图发掘那些人类最原初的向往和最朴素的感动。”

2月6日-11日,“生活的其他可能性——中国共识社区巴黎联展” 即将举行,展览中会介绍四个颇具代表性的中国共识社区:用艺术拯救生态的莲花岛、自给自足的南部生活、践行自然农法与自然教育的和&同社区、追求纯粹艺术的北寺村落院儿。

不论是否可以亲往现场,我们都能用不同的方式一起来发现——“在当今高速发展的全球化时代下,其他生活方式的可能性”。


生活的其他可能性

文章来源:生活实验室

我们是谁?

我们是生活实验室(Labo de la Vie)协会,成立于巴黎,由一群志同道合的旅法青年工作者和中国留学生创建。协会通过独立媒体、创意聚会、展览活动等多种形式来帮助人们反思生活及其意义,检验现行的生活模式,打破社会分工对个人体验的限制,提供生活的其他可能性。

我们要干啥?

我们要在巴黎做一个关于中国当代乌托邦社区的公益展览。

生活的其他可能性——中国共识社区巴黎联展

  • 主办方:法国Labo de la vie生活实验室协会

  • 场地方:巴黎十三区政府

  • 时间:2月6日-2月11日

“这不是一场关于乌托邦的幻想,而是真实发生的每一天。

或许是东方桃花源情结的传承,又或许是与西方早期共产主义实践的遥相呼应——

在当代中国,基于共同价值观组建的共识社区正在兴起,

他们探索自然与生活,

寻求人和物的简单关系,

尝试用艺术或灵性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在出世与入世中平衡,

试图发掘那些人类最原始的朴素和最闪光的伟大。”


在高速运转的当代社会,人们囿于社会上可见或不可见的压力,多数人依循着某种既定的社会伦理和价值观,被动选择了一种高度同质化的生活模式。然而,随着物质方面的日益丰富和精神方面的不断提升,人们已经渐渐不满足于停留在生活的表面,许多人开始思考不同的,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共识社区(Intentional Communities)是人类群居生活的一种形式,特指有共识的某类群体自发组成的独立生活社区,是“乌托邦”、“理想国”在当代的表现形式之一。

在中国,“共识社区”还是一个新兴的概念。

它的实践者们年龄跨度很大,有着不同的行业背景,他们不断反思当下的生活,突破单一、僵化生活模式的重重壁垒,勇敢追寻内心深处所向往的“桃花源”。

我们选取了四个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共识社区,不随意评论,不妄加判断,尽可能真实地记录这个时代的瞬间切片,并借此探讨生活的其他可能性。

这不仅是一个展览,更是你与生活的对话。

愿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启发,获得勇气,找到通往个人理想生活的钥匙。

参展的共识社区

用艺术修复生态的“莲花岛”

开启了中国早期“乌托邦”理想的探索:

九十年代,中国第一“岛主”朱仁民,提出了“用艺术拯救生态,拯救人类”的观念,在中国创立了“人类生态修复学”这个崭新的学科。他耗时二十余年呕心沥血精心打造了莲花岛。在这个亲手修复的荒岛上,他叠磊出“心灵生态、自然生态、 艺术生态”的图像,将建筑、景观、雕塑、园艺、文学、哲学、禅宗揉捏一起,开启了中国早期“乌托邦”理想的探索。

在初期的构想中,朱仁民想将其建设成一个艺术家和无产者的乌托邦。随着时代的演变,莲花岛最终成为了一个结合生态、艺术和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并永久免费对公众开放。

自给自足的“南部生活”

试图重新定义“人”和“物”的关系,创造与使用的关系,从而研究如何让人生活得更舒适健康: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中国,“南”这个字总能引发人们无限美好的遐想。在高度工业化的城市生活大背景下,有这样一群梦想家,同时也是实践者,他们倡导着“归农、手作、公益“,秉持可持续发展生活的原则,怀揣着对自然的向往,亲手打造了理想中的“南部生活”共识社区。他们个个身怀“绝技”,在自然中孤独却纯然、快乐地生活着,不断解锁着新的生存技能,探索着自给自足生活的无限可能。

探寻多元文化与自然教育的“和&同”

他们种地、养殖、酿酒、点豆腐、烤面包,也自弹自唱、谈论理想:

致力于实践自然农法的夫妻、韩国归农运动的先驱者、精通四国语言的金融从业者……人生阅历各不相同的他们聚集在上海崇明岛,在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环绕下,开辟出了一片理想的乐土,种地、养殖、酿酒、唱歌,探索一种自给自足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践行朴门永续的自然农法和朴素的生活态度。他们还以东亚文化为依托,为在城市中长大的中日韩青少年开办了“女娲自然学校”,倡导一种“无固定场所,无专业老师,无固定课程”的自然教育模式,使孩子们身心放归自然,激发他们的灵性与自有的创造力。

追求纯粹艺术的“北寺村落院儿”

试图以自己独特的民间视角思考当今时代下人的生存发展面临的问题:

“属于同一‘精神村落’的人终究会归于一处,也正是这种理想的血脉相连使社区具有了‘独立性’”,北寺的艺术家们如是说。

在村落院儿,一种基于深层次的思考而产生的身份认同使大家联结到了一起,那便是对于“真、善、美”和纯粹艺术的渴求。选择院落生活,于艺术家而言,是对高度同质化的快节奏城市生活的抗争和反思。他们试图以个体性的、民间的视角来思考当下人类生存发展衍生出的种种问题,并通过各种艺术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思考。

布莱希特说,真正的艺术是人生(brecht: le vrais art est l'art de vivre)。而这群艺术家正是这种句话的实践者。

这个展览就像一场直面生活的对话,我们希望中国年轻人走出当下的困境,在经济危机和世事喧嚣下真实面对自己的内心,也能让更多欧洲人看到当代中国的多元性,找到中西方跨文化交流的诗意日常。我们并非推崇和评论什么,只是想让观众知道——原来,生活,还有这样的一种可能。

布展设计,其中框架将全部由废弃纸箱搭建而成。

找回思想的力量,解锁生活的其他可能

文/马莎

“我知道一种希腊迷宫只有一条直线……只有一条线的、无形的、永不停顿的迷宫。” 在《死亡与指南针》里,博尔赫斯描述了这样一个完美的迷宫,因为它的无限而让人惶恐。然而,这个迷宫在社会的全球化进程中,变得越来越真实,在经济政治和政治文化的掌控下的人们的生活充满了实验性,失去了想象的能力,也从而无法建立起真正的交流。精神世界步入迷途,存在脱离了其本质。社会越来越像一台巨大的机器,人在其中扮演的只不过是某个机械零件。每时每刻,人们都急匆匆为生存而奔波,总会在某一刻,一些人突然停下脚步自问:“生存到底是什么?”从我们开始对自己的存在提问的一刻起,无尽的迷宫的出口就将呈现。

共识社区就出现在这样的时刻。一群拥有共同意愿的人聚集在同一个社区在看来本是很平常的,不同寻常的是,这些群体的意愿是取消与当前社会所有的契约。他们并不旨在逆流而行,而是选择了条陌生的道路,前路未知。那么,是什么样的意愿使他们异于传统社会呢?对高度依赖于经济基础的价值交换的拒绝的意愿,希望通过贴近自然而重新找回生活的诗意的意愿,或是从零开始再活一次的意愿……这些意愿并不陌生,看上去也不难实现,想要真正去实践却又是如此困难。因为意愿本来就是实验性的,可以被实现,也可以只停留在头脑之中,总是像飞射的箭一样一闪而过。一个能够被实现的意愿的身后,应该有一个具体的概念,找到一种能够让其表达的语言,在意愿所成形的内部世界和影响了其形成的外部世界之间建立交流。而这样一种语言也只会在人们意识到自己生存的本质而不是生存的实用性质时才能够存在。

共识社区就是为关注自我的人创造出来的脱离传统社会的空间,在那里,人们试着对产生的疑问做出解答,需求自我的解放。社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总是带有一些实验的性质,因此也不是没有顾虑。因为这样的社区是不稳定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意愿的改变而来来去去,社区更像是传统社会的边缘地带,人们来这里治愈他们的精神,就像假期里的旅行那样。共识社区所建立的是异于传统社会的另一种社会,它更加开放,而意愿的短暂性也决定了这种开放是矛盾的。那么,为什么需要一个被不同的意愿分离出来的空间来放置那个不安的自我呢?这不仅仅涉及到改变生活方式或者到别处去,也涉及到了承认和守住让我们不安,同时也开启了我们对存在的思考的另一个自我。一个共识社区之所以能够继续存在,是因为坚守着一个永存的意愿,那就是对完整的自我的寻求。共识社区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但是目的只有一个,而且是共通的。

如今,在全世界范围内我们都能找到共识社区,它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古代。在中国,一些共识社区也已经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传统的隐士哲学不同,它们不像桃花源孤立于世,而是要建立与传统社会之间的对话,被更多的人认识,寻求更多的共识。这也体现出共识社会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传统社会的抵抗,它们的存在同时被传统社会束缚和威胁,它们总会要求得到更加独立和稳定的力量。但在此之前,共识社区的出现揭露了现代社会当前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改变生存的模式,重新找回思想的力量。

更多信息和活动:

生活实验室公众号:labodelavie


相关文章回顾




有机是一种生活,独立是一种态度,有机会分享你我的品味和追求。
联系我们
media@yogeev.com(合作)farm@yogeev.com(农场)post@yogeev.com(投稿)

多转发,人人有机会扫描二维码,关注有机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